“今天的油放少了吗?””盐有没有超标?””体重又增加了?”——这些问题可能是许多高血压患者每天都在思考的。
在中国,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27.9%,这意味着近3亿人正在与高血压”打交道”。
而在这场与高血压的”斗争”中,营养评估就像一面明镜,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饮食和生活方式中的问题所在。
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高血压患者中只有15.3%的人能够做到定期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。
这一数字令人担忧,因为缺乏科学评估,营养干预就像是”盲人摸象”——可能抓住了一部分,却错过了全貌。
那么,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科学、系统的营养评估呢?今天,我们就来详细了解高血压营养评估的四大关键维度。
课程一览
- 钠摄入评估方法
- 钾、钙、镁等矿物质状态评估
- 体重与体脂分布评估
- 饮食模式评估工具
一、钠摄入评估方法
说起高血压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”少吃盐”。
确实,钠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。
世界卫生组织建议,健康成人每日钠摄入量应控制在2000mg以内(相当于5克食盐)。
但问题是,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每天摄入了多少钠呢?
1、24小时尿钠检测:最准确的”盐量计”
想知道自己一天吃了多少盐?尿液会告诉你答案。
24小时尿钠检测被认为是评估钠摄入量最准确的方法。
操作方法:
在指定日期的早晨起床后,排掉第一次尿液(不收集)
从此刻开始,收集24小时内的所有尿液
第二天同一时间排尿,并收集到容器中
将收集的尿液送检,测量24小时尿钠排泄量
为什么它准确?因为我们摄入的钠约90%-95%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。
因此尿钠排泄量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摄入量。
但这种方法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——太麻烦了!你能想象带着一个尿液收集桶工作一整天的场景吗?幸好,还有其他替代方法。
2、随机尿钠/肌酐比值:便捷的替代方案
这种方法不需要收集24小时尿液,只需要采集一次随机尿液样本,测量尿钠和尿肌酐的比值。
研究表明,这个比值与24小时尿钠排泄量有较好的相关性,特别是在人群水平上进行评估时。
不过,对个体评估的准确性可能受到日内变异的影响。
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,随机尿钠/肌酐比值与24小时尿钠的相关系数为0.731,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。
3、膳食调查:记录你的”盐路历程”
想知道盐从哪里来?膳食调查可以帮你找到答案。
常用的方法包括:
食物频率问卷(FFQ): 记录一段时间内(如一周或一个月)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和大致数量。
例如,”上周你吃了几次腌制食品?每次大约多少?”
24小时膳食回顾: 详细记录过去24小时内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。
“昨天早餐吃了什么?用了多少盐?午餐呢?”
膳食记录: 连续3-7天记录所有食物摄入情况,包括种类、数量、烹饪方法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膳食调查容易受到记忆偏差和社会期望偏倚的影响。
简单来说,就是人们往往会”选择性遗忘”吃过的高盐食品,或者因为知道应该少吃盐而故意少报。
中国营养学会的数据显示,通过膳食调查估算的盐摄入量通常比尿钠评估的结果低20%-30%。
所以,如果你做膳食记录时发现自己的盐摄入”刚刚好”,可能实际上已经超标了!
4、食物标签解读:超市里的侦探工作
现代人越来越多地依赖加工食品,这些食品中的”隐形盐”不容忽视。
学会阅读食品标签上的钠含量信息,是控制钠摄入的重要技能。
标签上的钠含量通常以”mg/100g”或”mg/份”表示。
一般来说:
低钠食品:≤120mg/100g
中等钠含量:120-600mg/100g
高钠食品:>600mg/100g
举个例子,一包标称含钠350mg/100g的饼干,如果你吃了50g,就摄入了175mg钠,相当于0.44g盐。
看似不多,但如果加上其他食物中的钠,一天下来可能就超标了。
二、钾、钙、镁等矿物质状态评估
高血压患者不仅要关注钠的摄入,还应重视钾、钙、镁等矿物质的状态。
这些矿物质对血压调节有重要影响,被称为”降压三剑客”。
1、血清矿物质检测:体内储备的窗口
血清钾、钙、镁水平是评估体内这些矿物质状态的常用方法。
正常参考值为:
血清钾:3.5-5.5 mmol/L
血清钙:2.1-2.6 mmol/L
血清镁:0.75-1.25 mmol/L
但需要注意的是,血清水平并不一定能准确反映体内总储备量。
例如,只有当体内镁严重缺乏时,血清镁才会下降,轻度至中度缺乏可能无法通过血清水平检测出来。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,约45%的高血压患者存在镁缺乏,但只有15%的患者血清镁水平低于正常范围。
2、尿液矿物质检测:摄入与排泄的平衡
与钠类似,尿液中的钾、钙、镁排泄量也可以反映这些矿物质的摄入状况。
24小时尿钾排泄量是评估钾摄入的可靠指标。
正常情况下,健康成人每日应摄入3500-4700mg钾,相应的尿钾排泄量约为3000-4000mg/24h。
钙的尿排泄情况则更为复杂,受到多种因素影响,包括维生素D水平、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等。
高尿钙可能与高钙摄入有关,但也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导致的钙代谢异常。
3、膳食矿物质评估:从源头把控
通过膳食调查和食物成分分析,可以估算钾、钙、镁的摄入量,了解是否达到推荐水平。
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(2023版)建议:
钾:成人每日3500mg
钙:成人每日800-1000mg
镁:成人男性330mg/日,女性280mg/日
富含钾的食物包括:香蕉、土豆、菠菜、西红柿、橙子等。
富含钙的食物包括:牛奶、豆腐、小鱼干、芝麻等。
富含镁的食物包括:全谷物、坚果、绿叶蔬菜等。
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专家指出,中国人群普遍存在钾、钙、镁摄入不足的问题,尤其是高血压患者,更应关注这些矿物质的摄入。
4、临床症状评估:身体发出的信号
矿物质缺乏往往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,及时识别这些症状也是评估的重要环节。
钾缺乏可能表现为:肌肉无力、心律不齐、血压升高等。
钙缺乏可能表现为:手脚麻木、肌肉痉挛、骨质疏松等。
镁缺乏可能表现为:易疲劳、情绪波动、睡眠障碍等。
不过,这些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,需要结合其他评估方法进行综合判断。
三、体重与体脂分布评估
肥胖,特别是腹部肥胖,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。
因此,体重和体脂分布的评估在高血压营养管理中至关重要。
1、体质指数(BMI):简单但有限的工具
BMI是评估整体肥胖程度的常用指标,计算公式为:体重(kg)/身高²(m²)。
根据中国成人BMI分类标准:
正常:18.5-23.9 kg/m²
超重:24.0-27.9 kg/m²
肥胖:≥28.0 kg/m²
研究表明,BMI每增加1个单位,收缩压平均增加1.7mmHg,舒张压增加1.4mmHg。
但BMI不能区分脂肪和肌肉质量,也不能反映体脂分布情况。
2、腰围与腰臀比:腹部肥胖的警示灯
腰围是反映腹部肥胖的简单指标。
中国成人腹部肥胖的判断标准为:
男性腰围≥90cm
女性腰围≥85cm
腰臀比(WHR)则是腰围与臀围的比值,反映了脂肪在腹部和臀部的分布情况。
腹部肥胖的WHR标准为:
男性≥0.90
女性≥0.85
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的研究显示,即使BMI正常,腹部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也比非腹部肥胖者高1.58倍。
3、体脂率与体脂分布:更精确的肥胖评估
体脂率是体内脂肪占体重的百分比,可通过生物电阻抗法(BIA)、双能X线吸收法(DXA)等方法测量。
健康体脂率范围:
男性:13-20%
女性:23-30%
除了总体脂率外,内脏脂肪含量对高血压风险的影响更大。
内脏脂肪可以通过特殊的BIA仪器或CT、MRI进行评估。
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,内脏脂肪面积每增加10cm²,高血压风险增加7%。
4、体重变化历史:重要但常被忽视的指标
体重的长期变化趋势对高血压风险具有重要影响。
研究表明,成年后体重增加>5kg的人群,高血压发生风险显著增加。
记录体重变化历史,包括最高和最低体重、体重变化的时间和原因,有助于全面评估肥胖对血压的影响。
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一项追踪研究发现,40岁以后每增加5kg体重,收缩压平均增加4.5mmHg。
四、饮食模式评估工具
单一的营养素或食物评估往往难以全面反映饮食与健康的关系。
因此,评估整体饮食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1、饮食质量评分系统:全面的饮食”体检”
健康饮食指数(HEI)、膳食多样性评分(DDS)等评分系统可以全面评估饮食质量。
HEI评分范围为0-100分,包括蔬果摄入、全谷物摄入、钠摄入等多个维度。
分数越高,表示饮食质量越好。
DDS则评估膳食中不同食物组的覆盖情况,反映饮食的多样性。
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开发的中国健康饮食指数(CHEI)特别适合中国人群使用,满分为100分。
研究表明,CHEI评分每提高10分,高血压风险降低12%。
2、DASH饮食遵循评分:专为高血压设计
DASH(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)饮食是专门针对高血压的饮食模式,其遵循情况可以通过DASH评分来评估。
DASH评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:
水果和蔬菜摄入
全谷物摄入
低脂乳制品摄入
坚果和豆类摄入
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
甜点和含糖饮料摄入
钠摄入
DASH评分范围通常为0-9分,分数越高表示越接近DASH饮食模式。
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表明,严格遵循DASH饮食(评分≥7分)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11.4mmHg,舒张压降低5.5mmHg。
3、饮食频率问卷(FFQ):全面的饮食画像
FFQ是收集长期饮食习惯信息的常用工具,通常包含几十到上百种食物,询问受访者在过去一段时间内(如一个月或一年)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和数量。
中国疾控中心开发的中国成人FFQ包含103种食物,涵盖了中国人常见的主要食物种类。
通过FFQ可以评估能量和营养素摄入,也可以分析饮食模式,例如是否符合”地中海饮食模式”、”植物性饮食模式”等。
4、饮食日记:饮食习惯的”照妖镜”
连续3-7天的详细饮食记录,包括食物种类、数量、烹饪方法等,可以提供饮食习惯的详细信息。
与FFQ相比,饮食日记受记忆偏差的影响较小,但时间跨度有限,可能无法反映长期饮食习惯。
饮食日记不仅记录”吃了什么”,还可以记录”为什么吃”、”在哪里吃”、”与谁一起吃”等信息,有助于识别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模式。
营养评估后的饮食干预
营养评估的目的是指导后续的饮食干预。
基于评估结果,我们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。
低钠高钾饮食示例
如果评估发现钠摄入过高、钾摄入不足,可以考虑以下饮食安排:
早餐:
燕麦粥(燕麦片50g,牛奶200ml)
香蕉1根(约120g)
核桃仁10g
制作方法:燕麦片加入牛奶,小火煮沸后关火,盖上锅盖焖5分钟即可。
不加盐,可以加少量蜂蜜调味。
午餐:
糙米饭(糙米60g,煮熟后约150g)
清炒菠菜(菠菜200g,食用油5g,蒜2瓣)
香菇炖豆腐(豆腐100g,香菇50g,葱姜少许)
制作方法:菠菜焯水后用食用油炒熟,加入蒜末提香;豆腐与香菇一起小火炖15分钟,加入少量低钠酱油(约2ml)调味。
晚餐:
全麦面包(2片,约60g)
烤鸡胸肉(鸡胸肉100g,橄榄油5g,迷迭香、黑胡椒少许)
土豆沙拉(土豆150g,黄瓜50g,胡萝卜30g,低脂酸奶50g)
制作方法:鸡胸肉抹上橄榄油和香料,180℃烤箱烤20分钟;土豆煮熟切块,与黄瓜、胡萝卜丁混合,用低脂酸奶代替蛋黄酱调味,不加盐。
加餐:
水果拼盘(苹果半个,橙子半个,猕猴桃1个)
这套饮食方案钠含量约1500mg,钾含量约3800mg,符合低钠高钾饮食原则。
健康体重管理的运动处方
如果评估发现体重超标或腹部肥胖,除了饮食调整外,还需要配合适当的运动。
有氧训练:
动作名称:快走/慢跑交替
器械:舒适的运动鞋
强度:中等强度(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%-70%)
持续时间:总计30-40分钟(5分钟热身,20-30分钟主运动,5分钟整理)
运动频率:每周4-5次
注意事项:避免饭后立即运动,保持良好的呼吸节奏
力量训练:
动作名称:哑铃深蹲
器械:哑铃(初学者女性3-5kg,男性5-8kg)
动作次数:每组12-15次
动作组数:3组
组间休息:60秒
动作针对的肌肉:股四头肌、臀大肌、核心肌群
动作描述:双脚与肩同宽,两手各持一个哑铃置于肩部,保持背部挺直,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,然后站起,重复动作
核心训练:
动作名称:平板支撑
器械:无
持续时间:开始15秒,逐渐增加至60秒
动作组数:3组
组间休息:45秒
动作针对的肌肉:腹直肌、腹外斜肌、竖脊肌
动作描述:俯卧,前臂和脚尖支撑身体,保持身体成一直线,核心收紧,呼吸均匀
结语
营养评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,而是高血压管理的持续过程。
通过定期评估钠摄入、矿物质状态、体重体脂和整体饮食模式,可以及时发现问题,调整干预策略,实现血压的有效控制。
精准的营养评估是个体化营养干预的基础,而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才是高血压管理的未来。
希望每位高血压患者都能重视营养评估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模式,与高血压和平相处,享受健康生活!
参考资料:
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(2023年修订版),中华心血管病杂志
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(2023版),中国营养学会
DASH饮食与高血压管理研究进展,中华内科杂志,2022年第61卷
营养与慢性病预防控制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,2023年报告
高血压患者矿物质状态评估方法研究,中华高血压杂志,2021年第29卷
平哥,ACE认证私人健身教练、营养师、健康管理师,开设有知识星球“平哥说营养健康”,海量营养健康资料,399元/年。

现开设减肥陪跑营,1/3/6个月陪跑,一对一减肥指导,个性化减肥监督,欢迎加入,微信:v83649822,扫码或者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