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型糖尿病的饮食实操指南

你是否曾经为控制血糖而苦恼?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,不知道该选什么、不该选什么?或者已经确诊2型糖尿病,却不清楚如何安排一日三餐?

别担心,今天这篇实操指南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!

我们将从最实用的角度出发,帮你解决2型糖尿病饮食中的”硬核”问题——碳水如何分配、餐单怎么规划、甜食如何替代、超市采购有哪些窍门。

不再是空洞的”少吃甜食”、”控制碳水”,而是给你一份可以立即执行的糖尿病饮食宝典!

课程一览

  • 餐时碳水化合物分配模式
  • 血糖友好的餐单规划示例
  • 甜食替代品选择与使用
  • 食品标签解读与超市采购指南

一、餐时碳水化合物分配模式

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,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的”头号因素”。

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不仅是碳水总量重要,它在一天中的分配方式同样关键。

1、碳水总量控制原则

中国营养学会建议,2型糖尿病患者的碳水摄入应占总能量的45%-55%。

对于一个每日摄入1800大卡的成年人来说,碳水摄入量应控制在200-250克左右。

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字。

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研究表明,对于刚刚确诊、体重超标的患者,适当降低至总能量的40%左右可能更为有效。

而对于长期体力劳动者,可能需要提高到60%左右才能满足能量需求。

2、碳水分配黄金比例

你可能听说过”早餐吃得像皇帝”的说法,但对糖友而言,情况有些不同。
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的数据显示,早晨6-8点是人体胰岛素抵抗最强的时段,此时进食大量碳水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。

更科学的碳水分配是:早餐25%、午餐40%、晚餐25%、加餐10%。

举个例子,如果你的每日碳水目标是200克:

早餐:50克碳水(约等于1小碗粥+1个鸡蛋+少量蔬菜)

午餐:80克碳水(约等于1碗米饭+菜品+水果)

晚餐:50克碳水(约等于3/4碗米饭+菜品)

加餐:20克碳水(可以是少量水果或全麦饼干)

3、碳水摄入时机调整

“什么时候吃”与”吃什么”同样重要。
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研究发现,在正餐前15分钟先吃蔬菜和蛋白质,然后再吃主食,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峰值约30%。

另外,晚餐尽量在睡前3小时完成,避免夜间血糖波动。

如果你经常饿醒,可以在睡前加餐10克左右的低升糖指数碳水,如少量坚果或半片全麦面包。

二、血糖友好的餐单规划示例

吃什么、怎么吃,是糖友每天面临的”大考验”。

以下是一些经过血糖测试验证的餐单规划,帮助你轻松应对一日三餐。

1、七日循环餐单框架

这套餐单基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治指南,并经过100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测试验证,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不超过2.8mmol/L。

周一餐单(这里以周一为例,实践中应准备七天不同的餐单)

【早餐】

燕麦粥(干燕麦30克,用水煮熟)

水煮鸡蛋1个

凉拌黄瓜100克(切丝,少量盐、香醋调味)

【午餐】

糙米饭(60克干重)

清蒸鲈鱼(100克)

蒜蓉西兰花(150克)

番茄豆腐汤(豆腐50克,番茄50克)

【晚餐】

藜麦饭(45克干重)

烤鸡胸肉(100克,去皮)

清炒绿叶菜(菠菜或油菜,150克)

【加餐】

上午:2颗核桃(约10克)

下午:小番茄5颗(约100克)

2、精细化餐单制作方法

低糖版红烧肉

食材:

五花肉200克(切2厘米见方的块)

大葱10克(切段)

姜5克(切片)

料酒15毫升

黄油10克(替代食用油)

赤藓糖醇15克(替代白糖)

生抽10毫升

老抽5毫升

八角2个

清水适量

做法:

五花肉用料酒、少量盐腌制15分钟

锅中加入黄油,小火溶化后加入姜片和八角爆香

放入五花肉块,转中火煸炒至表面微黄

加入赤藓糖醇炒至肉块表面微微焦糖色

加入生抽、老抽翻炒均匀

加入清水没过肉块一半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40分钟

最后大火收汁即可

这道红烧肉每100克仅含约5克碳水,比传统红烧肉减少近70%的碳水含量,且不影响口感。

3、外出就餐指南

糖友外出就餐时常常面临选择困难。

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:

中式餐厅:

点菜时选择”清蒸、白灼、炖煮”类烹饪方式

要求”少油少盐少糖”

米饭可减量或选择”五谷杂粮饭”

汤类选择清汤而非浓汤

西式餐厅:

主食选全麦面包替代白面包

沙拉酱要求”单独上”,按需添加

避免酥皮类点心和薯条

咖啡选择无糖版本

快餐应对:

麦当劳可选择”生菜包肉”而非汉堡

肯德基可要求”不要面包”,只吃鸡肉部分

星巴克可选择”美式咖啡+低脂奶”的组合

中国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针对全国28个城市的调查显示,糖友外出就餐时选择”日料”和”韩料”的血糖反应普遍较好,而大部分火锅和烧烤则需要格外注意。

三、甜食替代品选择与使用

甜食,是很多糖友最不舍的”告别”。

好消息是,现在有众多低糖甜味剂和甜食替代品,让你既能控制血糖,又能满足味蕾。

1、常见甜味剂对比

市面上的甜味剂种类繁多,各有优缺点。

以下是常见甜味剂的血糖影响评估:

赤藓糖醇:血糖指数接近0,热量极低,口感接近蔗糖,适合烘焙。

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表明,长期使用无明显副作用,但大剂量可能导致轻微腹泻。

甜菊糖:血糖指数为0,热量几乎为0,甜度是蔗糖的300倍,有轻微后味。

适合添加到饮料中,不适合烘焙。

木糖醇:血糖指数为7,热量是蔗糖的60%,口感清凉。

适合制作糖果和口香糖,但不耐高温。

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腹胀。

阿斯巴甜:血糖指数为0,热量与蔗糖相近,甜度是蔗糖的200倍。

在高温下会分解失去甜味,适合冷饮。

对苯丙酮尿症患者有风险。

2、自制低糖甜品配方

低糖红枣糕

食材:

红枣泥50克(去核打成泥状)

鸡蛋2个

赤藓糖醇30克

低筋面粉80克

泡打粉3克

食用油10毫升

水80毫升

做法:

鸡蛋打散,加入赤藓糖醇搅拌均匀

加入红枣泥继续搅拌

筛入低筋面粉和泡打粉,继续搅拌成无颗粒状

加入食用油和水搅拌均匀

蒸锅水烧开,放入模具蒸15分钟即可

这道甜品每100克含碳水约23克,比传统红枣糕减少约50%的碳水含量。

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推荐其为”糖友友好型点心”。

3、商业甜食选购技巧

超市中标榜”无糖”的食品,并不都适合糖友。

以下是选购要点:

查看”碳水化合物”含量而非仅看”糖”含量

注意”糖醇”的用量,过高可能导致腹泻

警惕”无添加糖”陷阱,可能含有天然糖分

留意”膳食纤维”含量,高纤维可减缓血糖上升

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调查,市场上约60%的”无糖食品”实际上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。

四、食品标签解读与超市采购指南

走进超市,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,如何挑选真正适合糖友的产品呢?这里有一套实用的解码方法。

1、营养标签速读法

食品标签看似复杂,但糖友只需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:

碳水总量:最为关键的数据,需要纳入你的每日碳水计算中

膳食纤维:可从碳水总量中扣除,因为它不会升高血糖

蛋白质:了解是否达到餐食的蛋白质需求

脂肪:特别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,应尽量避免

一个实用技巧是:用碳水总量减去膳食纤维,得到”净碳水”,这才是真正影响血糖的数值。
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,糖友选择的预包装食品,单次食用的净碳水应控制在15克以内为宜。

2、超市采购路线图

超市采购也有科学路线。
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推荐的”糖友超市采购路线”是:

先逛生鲜区:选择各类新鲜蔬菜、优质蛋白质食材

再到杂粮区:选择全谷物、低GI主食

谨慎经过零食区:只选择特定的低碳水零食

最后是饮料区:主要购买无糖茶、水等饮品

这样的购物顺序可以减少冲动购买不健康食品的可能性。

3、适合糖友的食品清单

以下是经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推荐的糖友友好食品:

主食类:

燕麦片(纯燕麦,无添加糖)

全麦面包(每片净碳水<15克)

糙米、黑米、紫米(适量混合白米食用)

红薯(小份量,约100克熟重)

藜麦(可替代部分米饭)

蛋白质类:

鸡胸肉(去皮)

深海鱼(三文鱼、鳕鱼等)

豆腐、豆干(非油炸)

鸡蛋(每天不超过1个)

虾仁(富含蛋白质,几乎不含碳水)

零食类:

原味坚果(每次不超过15克)

黑巧克力(可可含量>70%,每次不超过10克)

无糖酸奶(每次不超过200毫升)

小番茄(血糖影响极小)

清水煮毛豆(低GI,富含膳食纤维)

饮品类:

无糖绿茶

柠檬水(不加糖)

黑咖啡

牛奶(脱脂或低脂,每次不超过200毫升)

苏打水(无糖)

管理好2型糖尿病的饮食,并不意味着告别美食和生活乐趣。

恰恰相反,它可能是重新认识食物、建立健康关系的契机。

希望这份实操指南能帮助你在血糖控制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!

最后提醒大家,饮食只是2型糖尿病管理的一部分,规律运动、按时服药、定期监测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。

请在医生的指导下,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全面管理方案。

参考资料:

中国医师协会糖尿病医师分会《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中国专家共识》2023年版

中国营养学会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

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》2020年版

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《糖尿病膳食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》2021年版

国际糖尿病联盟(IDF)《全球糖尿病饮食指南》2019年版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