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概述与定义

“每一次呼吸都是生命的礼物,而慢阻肺患者却在为每一口空气而战。

“这句话道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患者的真实处境。

作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,慢阻肺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,却常被大众忽视。

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慢阻肺的世界,了解这个”隐形杀手”的真实面目。

课程一览

  • COPD的定义与临床特征
  • 流行病学数据与危险因素
  • 疾病分型与严重程度分级
  • 疾病负担与生活质量影响

一、COPD的定义与临床特征

1、什么是慢阻肺

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是一种常见的、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,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,通常呈进行性发展。

根据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倡议(GOLD)最新指南,COPD是由于气道和/或肺泡异常引起的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,主要由有害颗粒或气体显著暴露所致。

简单来说,慢阻肺就像是给肺部安装了一个”单向阀”——空气进去容易,出来却困难。

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会导致肺部功能逐渐下降,最终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。

2、主要临床表现

你可能会问,慢阻肺有什么典型症状呢?最常见的”三大症状”是:慢性咳嗽、咳痰和进行性呼吸困难。

慢性咳嗽:通常是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,开始可能是间断性的,后来发展为每天都有,以晨起明显。

许多患者常将这种咳嗽误认为是”老烟民咳嗽”或”感冒未愈”,殊不知这可能是慢阻肺的早期警报。

咳痰:痰量通常不多,呈白色黏液状,感染时变为黄绿色脓性痰。

有趣的是,许多患者认为”有痰才健康”,这种认识是错误的。

呼吸困难:最初可能只在剧烈活动时出现,随着疾病进展,甚至走几步路、穿衣洗漱这样的轻微活动都会感到气喘吁吁。

3、特殊临床亚型

临床上常见的两种表型是:慢性支气管炎型(蓝责型)和肺气肿型(粉红型)。

慢性支气管炎型患者通常体形肥胖,面色发绀,有明显的咳嗽、咳痰症状,容易出现右心衰竭;

而肺气肿型患者则常表现为消瘦,呼吸困难明显,胸廓呈桶状,常被形容为”粉红色的吹气者”。

二、流行病学数据与危险因素

1、全球与中国的流行现状

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统计,全球约有3.84亿人患有慢阻肺,占全球人口的11.7%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慢阻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,每年导致超过300万人死亡。

在中国,情况同样不容乐观。

中国慢性呼吸疾病防治联盟的调查显示,中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高达13.7%,粗略估计患病人数近1亿。

然而,93.6%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,诊断率仅为6.5%。

这意味着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得到及时干预,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
2、主要危险因素

那么,是什么导致了慢阻肺呢?以下因素是主要”元凶”:

烟草烟雾: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、最明确的危险因素,约80%-90%的慢阻肺与吸烟相关。

有研究显示,吸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-5倍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被动吸烟同样会增加患病风险。

室内外空气污染:室内生物燃料(如煤炭、木材)燃烧产生的烟雾,以及室外空气污染物(如PM2.5、二氧化硫等)长期吸入,都会增加患病风险。

特别是在农村地区,使用生物质燃料做饭的妇女患病风险显著升高。

职业暴露:长期接触粉尘、化学物质、气体和蒸汽的职业人群(如矿工、建筑工人、纺织工人等),患病风险增加。

遗传因素:α1-抗胰蛋白酶缺乏是已知的遗传危险因素,但在亚洲人群中较为罕见。

家族聚集性也提示了遗传因素的重要性。

肺部发育异常:胎儿期、童年期肺部发育不良可能影响肺功能峰值,增加日后患病风险。

反复呼吸道感染:特别是儿童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,可能损害肺功能发育,增加慢阻肺风险。

3、可改变的风险因素

好消息是,慢阻肺的很多风险因素是可以改变的。

戒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,即使已经患病,戒烟也能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。

改善室内通风、减少空气污染暴露、职业防护等都是重要的预防策略。

完整内容,请加入我的知识星球“平哥说营养健康”即可访问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